名師講堂:廣外高翻王華樹博士——《人工智能時代的翻譯技術發展及應用》
人工智能將在2029年比肩或超越人類。
——RayKurzweil谷歌技術總監
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并生產出一種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等。
在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興起,語言服務呈現出海量化、多元化、碎片化、多模態、即時性等特點,諸如游戲本地化、手機應用本地化、多媒體本地化、譯后編輯等業務類型不斷拓展,必須借助現代翻譯技術來完成任務。在此需求推動之下,翻譯技術發展迅猛,出現了整合化、智能化、眾包化、流程化、云端化的發展趨勢。
谷歌采用神經網絡機器翻譯(NMT)技術大幅提升機器翻譯的水平,《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雜志MITTR報道稱之“幾乎與人類無異”,神經網絡機器翻譯迅速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推動全球機器翻譯研發熱潮;
以科大訊飛為代表的語音科技企業開發了語音聽寫、語音輸入法、語音翻譯、語音學習、會議聽寫、輿情監控等智能化語言技術;
以SDL為代表的翻譯工具開發商紛紛開發出基于網絡的技術寫作、翻譯記憶、術語管理、語音識別、自動化質量保證、翻譯管理等工具,并廣泛應用于產業翻譯實踐之中。
翻譯工具從單機版走向網絡協作、走向云端和多元化的智能終端,Flitto、TryCan、Onesky等趨向眾包化和生態化,蒸蒸日上。
語言技術的飛速發展,對翻譯手段、翻譯方式、翻譯流程、翻譯環境、翻譯質量、翻譯標準、翻譯規范、翻譯標準、翻譯倫理等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對語言服務人才的種類和能力提出了新的需求,對人才的翻譯技術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
翻譯教育培養應該轉變翻譯人才培養觀念,從培養單一的翻譯人才到培養行業需求的多元化的語言服務人才,重新認識翻譯能力的內涵,積極推進翻譯教育的政產學研緊密融合,從而促進語言服務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而對于想學外語或翻譯的同學,也不要過分擔心。只要人類還存在,就有溝通的需求,就需要學外語。與其庸人自擾不如提高自己的翻譯水平來得實在!
想要了解更多人工智能時代下對譯者翻譯能力的要求及翻譯輔助工具應用與演示,歡迎收看7月17日廣外高翻王華樹博士的公益講座:
公益講座預告
講座主題
人工智能時代的翻譯技術發展及應用
主講嘉賓
王華樹博士
講座時間及形式
內容大綱
人工智能時代語言服務的變化
人工智能時代翻譯技術的發展趨勢
人工智能時代翻譯技術與翻譯能力的變化
人工智能時代綜合翻譯輔助工具應用與演示
主講嘉賓簡介
王華樹,翻譯學博士,副教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云山青年學者”,高級翻譯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翻譯技術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世界翻譯教育聯盟(WITTA)翻譯技術研究會會長,中國翻譯協會本地化服務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外語教育技術研究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UTH、SDL、TranslationCommons技術顧問以及多所大學客座教授和特聘專家。
在《中國翻譯》、《外國語》、《外語電化教學》、《上海翻譯》等期刊發表論文五十余篇,主持或參與十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出版《計算機輔助翻譯概論》、《翻譯技術教程》、《翻譯項目管理實務》、《翻譯與本地化項目管理》等十多部著作。研究興趣:計算機輔助翻譯、翻譯與本地化技術、翻譯項目管理、術語管理。